您的位置:首页 > 文博研究 > 中原地区古代玉器鉴赏之三
中原地区古代玉器鉴赏之三
  
夏王朝,一个崇尚玉文化的时代

中原玉器占据玉文化的主导地位

作者:李书谦

发表刊物:《大河报》2012年10月9日B16版


①玉璋(夏代,长54、最宽14.4、厚0.8厘米,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)


②七孔玉刀(夏代,长65、宽9.5厘米,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)


 ③玉柄形器(夏代,长17.1、柄宽1.8、厚1.5-1.8厘米,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)


④三孔玉刀(夏代,长53.5、宽8.8、厚0.7厘米,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)


⑤玉斧(夏代,长21.1、宽6.4厘米,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)


⑥玉璋(夏代,长48.5、宽8厘米,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)

   在新石器时代晚期,中原地区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期,氏族之间经过长期的对峙,启赢得了最终的胜利,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——夏王朝,这是一个崇尚玉文化的国度。《墨子·非攻》记载:“昔者三苗大乱,天命短之……禹亲把天之瑞令,以征有苗,雷电动震,有神人面鸟神,奉圭以待,扼矢有苗之将,苗师大乱……”文中所述的是禹在征伐三苗的战争中“奉圭以待”,这是夏禹王对玉崇拜的具体体现,而圭则是代表天意的灵物。古代文献中诸如此类的传说还有很多,证明夏王朝和玉文化有着密切联系。
    考古发掘成果也印证了有关文献记载的可靠性,经过数十年来考古工作者的努力,尤其是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,夏代在考古学上已得到了较为可靠的证据,即以河南为中心的二里头文化为夏代文化。偃师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王都,不仅有一定规模的城市,还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,出现了重要礼器——青铜器和玉器,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    夏代的玉器有白玉和青玉,色泽纯美,质地温润,主要有戈、簇等武器类,以及圭、钺、璋、梯形刀等礼器类,还有装饰玉和镶嵌玉。由于青铜工具的出现,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工艺的基础上,开始向更精细的方向发展,这主要表现在镶嵌、勾彻、浅浮雕、圆雕等技艺方面。制作工艺非常规整,表面光滑,阴线纹的刻画具有较强的层次感,体现了艺术审美形式和神秘的宗教礼仪有机地融合在一起。 
    夏代玉器上阴阳线刻纹的神韵,是勾彻法运用的结果,提升了玉器的审美情趣。而浅浮雕与圆雕工艺的合理使用,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,使玉器的纹饰和造型的整体审美艺术风格得到了升华。如玉柄形饰上的浅浮雕与圆雕工艺,形成了多样的装饰图案和独特的造型,柄面上的勾线饕餮花纹中的点与线显得十分自然和流畅,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。体现了当时纹饰雕琢
    工艺的审美特征,同时,也充分表达了夏代先民们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思想。
    抽象的兵器形玉器占据了重要地位,也是夏王朝玉器的重要特征之一。如玉钺为长方形或近圆形,玉圭则为平首形,而多孔玉刀与早期的相比,变得更薄、更长。这种现象与当时的“尚兵”习俗有紧密联系,反映了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,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直觉体验能力。

    夏代玉器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玉器不同,在其多样性的基础上趋于统一。其纹饰以线条为主,采用线、面结合的方法,构成整体平面纹饰图案;同时,兼用浅浮雕式的手法,进一步突出了纹样的装饰功能和文化内涵。它对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做了完美的总结,为商周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,从而确立了中原玉器在夏代玉文化中的主导地位。


(编辑:manager)
文博研究
2003-2014 中国 河南 三门峡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:三门峡市陕州公园内 电话:0398-2890577
豫ICP备1402955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