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文博研究 > 中原地区古代玉器鉴赏之二
中原地区古代玉器鉴赏之二
  

从裴李岗到龙山

孕育期的中原玉器有了实质性变化

作者:李书谦

发表刊物:《大河报》2012年9月18日B31版


    中原地区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玉石矿,为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在裴李岗文化及早期的仰韶文化时期,就发现了少量的玉器,但其形制简单,没有纹饰,多倾向于工具类及非常原始的装饰。到了龙山文化时期,中原史前玉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,取得了惊人的成就,出现了玉铲、玉戈、玉刀等。从前期的简单装饰,一跃而升华为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的礼仪性用途,正是这一实质性的变化,为后来在文明社会中形成的中原玉文化,乃至中国玉文化打下了基石。

    这些玉器有十分明显的特征,在用料上多以片石为主体。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,古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,巧妙地将片材作为首选,或以整料分解开片,再下料琢磨。在琢磨过程中,由于靠近边缘的地方打磨起来相对较为容易,大多数器形为中间隆起而四周较薄,或边缘呈斜坡状。其造型简洁明了,以几何形中的圆形和方形为主,例如墨、环、铲等。钻孔采用两面对穿的方式,由于当时使用的工具耐磨性较差,因此穿孔的直径往往外面大而里面较小,甚至造成对口错位等现象,这都是原始玉器的重要特征之一。

    目前,考古发现出土数量较多的该时期玉器,要数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西坡墓地。在发掘的34座墓葬中,就有6座墓葬随葬了钺和环两类玉器,其中玉钺9件、玉环1件,除1件玉钺为汉白玉以外,其余9件都是蛇纹石。部分玉钺表面留下了非常明显的切割痕迹,从而推断当时采用的是线切割技术,之后琢磨成形,最后进行抛光处理。考古工作者对其特征和制作技术等综合分析后推断,这些玉钺具有礼器的特殊性质,是墓主人生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同时,这些玉器是中原地区玉器孕育期的典型代表,也是黄河中游地区考古发现的数量最多、时代最早的实物例证,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演变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。


图一 玉铲 长15.5厘米,宽10.2厘米。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。河南省南阳黄山出土。


图二 玉钺 长12.9厘米,宽5.6厘米,厚0.88厘米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。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西坡遗址出土。


图三 玉环(残) 外径7.4厘米,内径5.3厘米,内缘厚0.6厘米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。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西坡遗址出土。


图四 玉钺 长13厘米,宽6.5厘米,厚1厘米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。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西坡遗址出土。


图五 玉璧 直径23厘米,厚0.7厘米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。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川口遗址出土。


图六 玉钺 长12.4厘米,宽6厘米,厚1.6厘米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。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西坡遗址出土。


图七 玉铲 长15厘米,宽7.5厘米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。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柿圪塔遗址出土。


(编辑:manager)
文博研究
2003-2014 中国 河南 三门峡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:三门峡市陕州公园内 电话:0398-2890577
豫ICP备1402955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