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工作动态 > 纵览崤函闻古韵 馆藏瑰宝迎新生——三门峡市博物馆两部业务成果出版发行
纵览崤函闻古韵 馆藏瑰宝迎新生——三门峡市博物馆两部业务成果出版发行
  

   

         10月13日,在“双百周年”纪念大会召开之际,由三门峡市博物馆最新编纂而成的两部图书——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和《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》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。两部连通文脉、承载古今,体量厚重而墨香四溢的图书,将与历史文化爱好者、关心关注三门峡历史文化的社会公众正式“见面”。

       此前,在阅读两部图书的样书后,两位国内文博界知名专家—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、中国文物报社原总编辑曹兵武与河南博物院副院长、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、研究馆员张得水分别为两书欣然作序,对图书呈现出的研究成果转化、历史文脉梳理、文化自信提振等方面均给予高度评价。

       这两部备受业内瞩目且诞生于“两个100周年”重要时间节点的历史文化大书,蕴含了哪些震烁崤函的崭新研究成果?又收录了哪些三门峡古往今来的璀璨文物?对三门峡地域文化的研究将起到哪些作用?近日,带着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,记者走进了三门峡市博物馆,为您一一“揭秘”。


一次对崤函历史脉络的全新梳理
一部读懂三门峡“前世今生”的大成之作

     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一书为16开,共357页,书籍采用全彩印形式,图文并茂、内容详实,书中的很多研究成果,为首次公开发表。该书整体“脱胎”于三门峡市博物馆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持续精心打造、在业内和群众中广受好评的基本陈列——“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”。“在该展览的基础上,我们在深度、广度和传播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扩展和补充,最终将整个展览的总体内容与其亮点形式、关键内核、研究成果进行了再梳理、再归纳,汇编而成了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一书,这是凝聚了市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心血的业务成果。”三门峡市博物馆馆长、研究馆员李书谦介绍。
     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的图书编写工作与“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”的陈展工作一同于2016年初启动,历经两年时间,对陈展大纲、形式设计、施工方案及展品遴选等进行了多次调整、修改和完善。展览于2018年5月下旬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。展览以“崤函古韵”为主题,以三门峡地区出土文物为基础,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,结合历史文献资料、考古实物资料、三门峡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;同时,以精美图文、史料挖掘、客观点评为形式,以介绍系列展品为突出风格,注重透过地域文化元素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,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三门峡的历史文明。三年多以来,该展览以独一无二的鲜明文化属性,高标准肩负了三门峡市博物馆作为地市级的综合性、史志性博物馆的社会职能,恰如其时地以图书形式将其在社会公众、专家学者、博物馆间交流传播,进一步增大崤函历史文化“声量”就变得十分必要。
       张得水认为,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的讲述方式,“重点在于从文物中发现故事,让文物说话,从文物中见精神,既对地方历史进行整体的解读,又从中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点,彰显三门峡地区独特的文化个性。”
       据悉,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一书以展览大纲为基础,保留展览结构,精选典型器物,丰富相关资料,力图展现展览精髓,向读者呈现展览内容。全书由人文初启、古国觅踪、崤函风雨、名州望郡、襟带两京、陕虢遗风六个主体部分组成,并有“茶人茶事”和“弘农陶泓”两个专题历史文化篇章。其中的六个主体部分,就是三门峡历史发展的六个极具代表性的时间节点,通过这六个节点,全书完成了对三门峡地区整体历史形象的系统刻画;而两个专题篇章,能够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习俗,以及弘农砚瓦在中国砚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     《崤函古韵——三门峡古代文明展》除强调其知识性、趣味性之外,还更加注重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,注重多学科、多领域、交叉式的研究,使全书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,使研究成果能够为业内人士和读者提供多角度构建的依据。
      记者在阅读该书时注意到,在对三门峡“两京锁钥”地位的解读上,书中不仅展示了与之相关的文物,而且利用大量照片、图表等,展示了三门峡地理区位和二京之间的古道、渡口、运河等,细致而直观地突显三门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。
       据悉,该书编纂中,一方面遵循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,构成讲故事的时间线和逻辑线,同时又在华夏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突显区域文化的特色和亮点,做到点面结合。如书中在展示汉代三门峡历史发展方面,不是大量汉代文物的堆砌,而是紧紧抓住汉代弘农郡的设置、弘农杨氏的兴起等,在中国历史文化大背景中寻找三门峡历史文化的个性,展示弘农杨氏家族墓群灵宝张湾汉墓的部分随葬品,弘农郡境内的冶铁作坊,带有“弘农”字样的瓦当、封泥,带有“陕市”“陕亭”字样的文物等等,既有展现区域文化的历史文物,又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族群、名人,让读者观后印象深刻,很容易产生较强烈的共鸣。
       通览该书,可以说编纂者们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,抓住了三门峡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文化现象,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,并以此作为划分书中单元、章节的依据,使整部图书呈现出重点突出、逻辑清晰、阅读便利,既可案头查阅,又可馆籍收藏的鲜明特点。
     “可以说,这本书(这个展览),就是一部三门峡历史发展史的缩影;这本书(这个展览),尽现崤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。”张得水如是评价。


一次对珍品文物的“大检阅”

一部浓缩在书中的“掌上博物馆”

      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文化一方物。

      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九曲黄河,奔腾向前,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,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”“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,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”。
       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,距离黄河岸边最近的博物馆之一的三门峡市博物馆此次推出的《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》一书,正是一部旨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,讲好新时代三门峡的“黄河故事”,延续崤函历史文脉,坚定三门峡人民文化自信,凝聚崤函儿女强大精神力量的力作。
      文物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载体,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演变过程,发挥着传承优秀文化基因的历史使命,也是再现一个地域社会生活状态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。三门峡位于豫晋陕交汇处,黄河川流而过,崤函古道贯穿东西,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,成就了这方热土上丰富多彩、灿若繁星的文物资源。
       据了解,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具有时代跨度大、种类齐全、数量较多的特点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,是研究和见证三门峡地区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实物例证。
       有专家表示:“三门峡市博物馆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收藏、保护、研究、展览、传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,成为(黄河)金三角地带举足轻重的文化地标。”
       多年以来,三门峡市博物馆人始终牢固秉承职责,积极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,16开、276页、全彩印刷的《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》一书,就是该博物馆集整馆之力,最新推出的一部心血之作。
       据了解,该书的筹划编写工作从2020年初开始,全馆上下对馆库藏15000余件(套)文物进一步甄别和梳理,精选出186件(套)文物珍品,是三门峡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文化闪光点的缩影。
       曹兵武认为:“历史上三门峡地灵人杰,能够留下众多文物古迹,也就不足为奇了”“而(这些文物)作为三门峡的物华天宝,要欣赏它们,就必须将它们放在三门峡的历史时空和文化脉络之中来看。”
       据悉,《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》将186件(套)文物按照不同质地,分为陶器、玉石器、青铜器、瓷器、杂项五个大类,其中不乏一些首次登上正式出版物的稀世珍品。
       同时,该书在刊载相关文物资料时,进一步将文物溯源工作做精做细,对186 件(套)文物都尽可能标明具体信息,针对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物,编者还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或学术纵深或趣味盎然的延伸解读,以满足读者的多方位需求,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。
       那么,在这186 件(套)文物中,哪一件(套)是该书中排序在第一位的呢?
       答案正是1981年在仰韶村遗址第三次发掘中出土的珍贵文物——月牙纹彩陶罐。在《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》彩印的书页中,这件细泥红陶质地的陶罐形态大气、色彩夺目,仅通过欣赏书中的实物照片,似乎就能“触摸”到那穿越了5、6千年历史积淀,让人忍不住惊叹于该文物再次展现于今人眼前的传世之美。“在“双百周年”纪念大会召开之际,我们选取这样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作为本书的‘开篇’,既是一种奇妙的巧合,又是三门峡厚重历史文化的生动例证。”该书主编李书谦介绍。
       通过阅读该书,记者又进一步了解到,仰韶文化的彩陶,乃先人在陶器表面用黑、红、白彩绘就气韵生动的鱼鸟蛙花等纹案,由此掀起的艺术浪潮与文化表达,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,铺就了早期华夏族群认同和精神结构浓墨重彩的底色。
这样让人耳目一新、印象深刻的例子,在这部书中,比比皆是。
       曹兵武评价说:“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摇篮,以及中国田野考古发祥地和仰韶文化的命名地,值此“双百周年”纪念大会召开之际,三门峡市博物馆选取精粹文物,编辑出版精品图录,既是对过往的总结,也是对未来的谋划,是向前辈文博考古人致敬,向着历史叩问未来,也是为三门峡文化事业发展增砖添瓦。”
       作为两部图书的编委会主任,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毋慧芳表示:“在全市上下喜迎‘双百周年’纪念大会召开之际开幕之际,这两部图书的出版发行,让三门峡的文化遗产进一步鲜活了起来,也为守护好我们的城市文化根脉、擦亮全市文旅产业名片,做出了三门峡文旅人新的贡献!”


(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)


(编辑:manager)
工作动态
2003-2014 中国 河南 三门峡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:三门峡市陕州公园内 电话:0398-2890577
豫ICP备14029556号-1